! E' C* O7 R' J9 k5 X9 N i# [(五)加強品牌建設。 1.產品(企業)品牌建設。對“菲洛索菲”、“圣雪絨”、“絨典”、“靈州雪”、“匯川”等已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積極幫助其與國內主要百貨、Shopping mall等商業流通領域合作。組織寧夏品牌聯盟開展與商業渠道的“抱團”入駐,推動“名品進名店”,降低品牌渠道拓展的難度與成本。設立寧夏服飾品牌影響力獎項,對區域覆蓋和品牌銷售終端數量達到規定數量的企業予以獎勵。鼓勵企業收購國際服飾品牌所有權或中國區代理權。大力培育和扶持成長性品牌,鼓勵羊絨分梳企業創建優質無毛絨品牌,引導企業在面料、服飾等方面依托設計研發和產品制造能力發展自主品牌,開展區域營銷。選擇具有穆斯林民族服裝設計能力的企業作為特色服飾品牌建設試點,支持其在國內外穆斯林聚集區開設品牌專賣店或設立品牌銷售點。 2.區域品牌建設。依托現有的產業集聚區,如靈武精品羊絨,靈武、賀蘭生態紡織等,繼續強化產業特色,擴大區域產品知名度,引導企業樹立集群區域品牌意識,維護區域品牌形象。鼓勵集聚區內企業以區域品牌為標志,開展各種推廣和宣傳活動,鼓勵企業組團參加國際性展會。加大對區域品牌建設的宣傳力度,提高認知度。 3.服裝品牌生態建設。服裝品牌生態在微觀上涵蓋了物流開發、產品生產、服務水平、研究開發,以及延伸出的資金流、商流、信息流開發等相互關聯的子系統。圍繞上述品牌生態單元,進一步改善產業本身和支撐系統,優化物流配送系統、提高設計研發能力、建立品牌發展產業基金、推廣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技術。 (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健全服務體系。 1.建立靈活的人力資源服務平臺。根據企業用人需要,建立全面的紡織服裝勞動力培訓服務體系,形成良好的勞工招募和培養制度。極積引進紡織服裝職業技能鑒定體系,舉辦操作工技能大賽,科學評價勞動力素質和生產率水平,為專業技術人才在職稱評定、子女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 2.加強公共服務平臺的功能。加快建設適應紡織品服裝特點的專業性第三方物流體系,加強以統一紡織品服裝電子二維碼技術為核心的倉儲物流信息化建設,提供適應服裝產品及其輔料和配飾的多批量、小品種、短周期的物流服務,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建設寧夏羊絨國際交易平臺,加快設計研發、質量檢測、信息、認證、電子商務、培訓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強企業、大學與研究中心的合作,建設開放性的創新體系。 3.發揮展會、節會等綜合平臺功能。鼓勵企業積極參加各類展會、節會,在中阿博覽會期間舉辦國際穆斯林時尚論壇,為全球穆斯林提供一個展示時尚文化、交流文化產業的窗口。適時舉辦高端天然纖維紗線、面料輔料及各類配套洽談會以及國際穆斯林服裝和家居產品流行趨勢發布會等,擴大展會規模、提升展會影響。支持企業參加國家和國際相關組織舉辦的高水平的展覽展會,充分發揮各類展會、節會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