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服裝史(第2版),華梅、要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 08][276頁].pdf
9 ~6 ] ]2 Y6 P
0 M# e$ n; a+ r6 K) Y內容提要
- {& E. [9 V% k6 }( w“西方”,沿用了關于區域范疇的習慣稱謂,與亞洲一帶的“東方”相對。西方服裝史,即是以西歐國家為主,上溯至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服裝發展史。西方服裝體現出與東方服裝相迥異的風格,特別是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元素,代表了人類服裝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保持較清晰的演化脈絡,本書章節的設計基本依據歷史進程,另依據近現代及當代流行時裝的特殊地位,因此本書較其他西方服裝史書籍加大了這部分內容的含量,專門敘述了20世紀至今時裝的發展歷程及風格特色,這既符合新時代對服裝史教材的需要,又能夠滿足讀者不斷增長的閱讀需求。7 h2 o* D `2 s- \6 ~
目錄
1 A, |! \/ y: ]0 e, N, u 第一章 服裝成因
0 o$ t. N3 D: Z 第一節 人類起源學說與服裝成因推論
3 u( ]1 V. f; k/ [+ L 第二節 人類起源傳說與服裝成因思考+ E- Y$ t" v4 q7 z- [: y( y
第三節 人類起源考古與服裝成因推斷
9 m# ~1 F' p; u5 s/ p0 v 第四節 當代服裝考證與服裝成因定論
8 d7 B/ }, ~3 W' X" u0 P
( q0 d. ]6 C5 ^) R. u 第二章 育成期服裝/ f; \1 Y# S, f" \6 e/ ^
第一節 草裙
) _- h0 B( r n+ k0 ~" q, c4 {7 J 第二節 獸皮披
c7 A. N, d/ R: b, f 第三節 織物裝
% t# H) K% N2 B. u( |8 x% Q% e
8 C( j+ ^6 A* g& j, u9 L$ f 第三章 成形期服裝, w0 T9 H; Q4 l2 w
第一節 服裝形態
' d+ Y3 y! t. @ 第二節 服裝類
1 |1 o' n" Z2 { 一、貫口式服裝9 T' n0 n. W L6 v: n K4 G E. ?
二、大圍巾武服裝
, @ k. e! K. K" j. l7 s 三、上下配套式服裝, C( q, `9 i8 o
四、首服與足服$ z3 [9 `: n0 J& v( y' @
五、假發、飾件與化妝2 }; ~) }* `; \; X
% b2 Z; t0 j, S; c' d
第四章 定制期服裝
" P# O2 F8 V" O8 K 第一節 地中海一帶的等級服裝! {5 k, f9 w4 i7 }; D1 K6 e7 ^
一、國王及重臣服裝9 C! O" O* O. I5 {
二、王后及貴婦服裝# g7 z6 \1 q& V7 r
; N7 ]9 X2 @/ e* F: `1 k 第二節 服裝慣制的產生6 J% H4 L+ U! q7 P4 ]. G
一、上衣下裳
) q+ k$ D v4 I; p 二、上衣下褲; y( Q3 O! O) U5 y8 c: \: k
三、整合式長衣- T; @; \( f9 ?* L$ U
四、圍裹式長衣
3 U4 G5 e" I1 l* I: b
: V7 @/ ]! G. D" Q 第五章 交會期服裝" `8 i3 V# B2 g
第一節 拜占庭與絲綢衣料" I6 u5 p1 e$ ~. ]8 m
第二節 拜占庭的服裝款式
: T) O% m7 `4 l4 E 一、男服
3 s7 e" x( {* `) U- O 二、女服, F4 L+ F o" y; q+ ]
第三節 波斯鎧甲的東傳% Y1 v" X [# O, W
# w5 y6 B; N$ K0 o+ Q
第六章 互進期服裝
y. e1 H& ?3 i( O) `: N 第一節 拜占庭與西歐的戰服時尚
. ]; j8 G3 ~: \& S- Y9 I 一、緊身衣與斗篷9 [$ D0 u5 R8 V5 {# z
二、腿部裝束
0 ~9 _) r$ Q# o3 ? 三、佩掛武器/ R7 U7 ]0 Z: Q3 G
第二節 華麗傾向與北歐服裝
; Z8 Y0 u) ^7 f' z# ~6 I: W. _ N7 J. s
第三節 十字軍東征的積極作用8 ~+ x2 P O3 J' Y6 t0 U
一、騎士制度與騎士裝- l. H: q6 m( B" M
二、騎士裝對常服的影響' u& e1 j5 i! p4 C$ S+ _' Y
三、東西方服裝的必然融合
+ K- K; S [" ?' @, {+ H
6 J4 N( |) p$ ?% q$ A- a9 t 第四節 哥特式風格在服裝上的體現- y: h) \& A( i! S3 x9 _
一、宗教藝術的哥特式- x1 q! f" |* D4 E1 O* A4 b3 b
二、服裝形象的哥特式8 V' m; E7 A3 T
# ]) E4 m6 D" {& s
第七章 更新期服裝
2 G# x {# H9 Y* _, \ 第一節 文化的復興與服裝的更新. D n: `. f$ x
一、文化意義上的復興
w; f4 h; F( s& x$ U 二、服裝意義上的更新
. z5 G* c9 `( Y& w, B/ q( N( y \+ o
: j- C( M6 S, G5 J& P' d; [. G 第二節 文藝復興早期的服裝$ Z6 [; e0 O1 E4 q! L2 y, x! j4 @
一、意大利服裝. j) G8 L9 b' V: p3 g
二、法國服裝
, y* w% ~' }5 j4 c+ P2 y. B2 ^ 三、勃艮第公國與佛蘭德公國服裝
- C2 Y0 J, l- m6 T* s$ U 四、德國服裝
) W9 ]- R) y1 W; |! i! h K/ s% } 五、英國服裝# E; r$ ]7 u0 S
六、西班牙服裝 @4 I* S/ M( ~. x9 l0 S4 U2 a6 X
* b/ T' v; P ?/ d
第三節 文藝復興盛期的服裝3 O" N) S; V8 Z5 D
一、男子服裝$ S4 c' _. [8 c+ F) N X
二、女子服裝
4 U f1 n% d- ~4 P0 X. p/ ~" }0 L( i/ W" x! q! I5 J( K
第八章 風格化期服裝( H7 T+ `* }$ m: u
第一節 服裝上的巴洛克風格
, h# R4 Y% ?$ J* ] 一、廣義巴洛克風格及其形成條件
0 H/ H) _+ O* C5 \: D2 {+ @ 二、狹義巴洛克風格的具體體現6 m; n2 v8 E- g) b/ l* c! w
三、男服風格及演變8 R) f0 q6 T& L( M3 x
四、女服風格及演變
: Q8 y! @/ R* Z0 |# @' C h# Y$ R. L1 [& W+ O! |0 b1 p0 P
第二節 服裝上的洛可可風格3 ?8 ~0 E2 U0 e$ V
一、廣義洛可可風格及其形成條件' t' f' @1 x0 i7 F' ?- @" t8 u. {
二、狹義洛可可風格的具體體現2 G3 x, B$ u4 D9 A' J" w
三、男服風格及演變
! _" `) N. B6 [) k' l; u, `6 D* G 四、女服風格及演變
& `+ o( M$ j9 I8 F" D9 n m7 b9 ?( G1 U. G* L) ?
第九章 完善化期服裝
" L6 w, `* C7 m1 Q1 B- t 第一節 民族特色服裝* V, x1 c, ^0 \% |
一、埃及人的服裝
5 h8 p) }$ b" m1 U' B m 二、波斯人的服裝: E, w) q$ F4 T2 G) i
三、土耳其人的服裝
) w# D3 \! N3 D9 b$ T 四、貝都因人的服裝% i' g# W. E9 T$ e& d
五、蘇格蘭人的服裝; j5 h. N2 N5 Y( T( I5 f( h
六、愛爾蘭人的服裝
0 p' y9 [3 o4 q% u# B [ 七、英格蘭人的服裝9 p. n. \( d9 n; t, Y7 G# @
八、法蘭西人的服裝
7 v, B# |' g+ Y9 M 九、瑞士人的服裝
( S# J( _7 X2 L( b 十、奧地利人的服裝( ], u/ H2 f2 T2 d/ `, V
十一、荷蘭人的服裝- Q" a& x3 Z" s8 L0 F0 Q
十二、葡萄牙人的服裝: Q7 W9 t! N0 o! l" h
十三、西班牙人的服裝
/ @; W! {8 p0 N& a$ n 十四、意大利人的服裝
3 \' M9 X* y4 v M 十五、德意志人的服裝
( c, S1 C, }" b/ s4 u) ~ 十六、瑞典人的服裝+ k; z. H7 ~! F4 {
十七、拉普人的服裝
* P. M: p) R2 y9 L2 M2 S x 十八、丹麥人的服裝
4 Y( R3 z1 J6 q/ G8 O, g& K" h
第二節 工業革命與服裝改革
( J [3 p% U* @8 x/ `" s* b- A0 } 一、男服2 I h: Z8 b& w) Q# J/ h- q
二、女服
( H* \ T1 v2 N/ P$ i! G2 A6 ?$ G7 b$ F' X, t* g) e( z7 U
第十章 時裝化期服裝
% _2 S. C' @7 ]9 h, b$ v, T 第一節 時裝潮流
0 `; F, w- W+ q 第二節 時裝風格與流派
+ U1 h( L, Z, Q9 u8 |3 ] 一、新藝術派
4 t# B. u, e8 L 二、野獸派# s: v8 Y# ?1 Y: u( Z Z) c
三、超現實主義派
* X# b s( f4 i1 S 四、雷特羅派. s) w) u! t2 c, H& l
五、俄國服裝派
3 L3 T. Z" i$ K/ w9 F4 T3 Y 六、日本服裝派4 |& L* M3 V/ I
七、立體派+ X/ d# Z$ l& O. x1 b {6 _% g
八、未來派
7 {5 ~1 ]8 l/ J6 W6 t2 f 九、古典派$ Z* i9 W& c( j5 `2 K! G3 X
十、視幻藝術派# v( h/ w3 }7 v3 Q8 V
十一、波普藝術派
! \9 J# I% o& Q6 p8 j& f! u 十二、浪漫派
, C- T* l/ T$ B" j+ T 十三、極少主義派
2 V' w8 `0 \1 d" R7 o) B! @6 b 十四、構成派
+ A K6 n3 D9 f. h6 }6 Z 十五、后現代派* C" z9 X! s4 y S, [
十六、嬉皮士風格) n0 X4 t% F l& L0 c
十七、雅皮士風格
% L% Q0 H. T! V5 g 十八、朋克風格- e( |* L# C5 V& R( m
十九、中性風格% E1 S' ]5 ~" u2 M) ~. t( [
二十、哥特風格, n4 x8 _! d& L" n' o G
二十一、內衣外穿風格
- O8 V7 [( ?; n. Y* } 二十二、迷你風格
: P- V6 Y' l& `, f5 B8 s 二十三、解構主義風格9 p6 L9 K5 B6 a$ P5 p$ E
二十四、民族風格& ~/ m; C% B" P
二十五、女性化風格9 U# W6 ~% V K. b( O
二十六、戎裝風格$ V: u" j& i, X9 ^
二十七、波西米亞風格# x z/ Z2 \% H4 q0 r% @: J$ j! z
二十八、混搭風格
9 P! _$ {0 T0 H 第三節 時裝設計師9 @5 ?5 ~2 \8 F* r4 I+ q6 m
0 ?, Z5 k* ~( Z. V8 d- J
第四節 時裝設計中心
" v& @* X# D4 A3 D: g 一、巴黎
7 G! p9 u/ }( S; y+ v4 q" I 二、紐約
3 K* F6 P! C5 U2 W1 x' F4 ? 三、米蘭
! {# s `7 [: e- D 四、倫敦, Z( I& c/ Y0 M" U1 w
參考文獻( Y$ y& O7 ^" @ F% h2 I' b
后記/ G8 i# s" i+ P2 r! ^4 a7 t9 @* K# Q. W
5 }, s4 _5 C. g# {& w"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