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飾圖案設計(第2版)》,石裕純,PDF。高等服裝院校教材,電子目錄,彩圖,25M。+ \2 @! K- E- f% s* d1 Z1 t6 G
內容提要
# @- U/ T# g! M% o* S《服飾圖案設計(第2版)》為高等服裝院校教材,共十一章 。分 別 對 服飾圖案的基本規律與形式法則、圖案的構思、圖案的寫生、圖案的造型、自然形圖案的構圖、幾何形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圖案的表現技法、圖案的色彩及服飾圖案的應用等方面,作了較詳細的論述,并以大量的插圖配合文字敘述。書末還附有對蠟染、扎染、手繪和刺繡的簡要介紹。
$ O4 w3 D6 }- l3 C+ m《服飾圖案設計(第2版)》為高校服裝專業教材,亦可供服裝中專、技校作為教學參考書,并可供服裝設計人員閱讀參考。! H& j3 y. o& s# C: \0 ~
目錄$ X" H) ]& d, @2 R. c. N# P
第一章 概述 423 X0 K8 T- e* [: |6 S+ u
第一節 服飾圖案的概念 42
" I/ ~- C6 u; |) |. F4 V1 V 一、服飾圖案的含義 42
% D3 s2 U. T5 t( J. E0 h 二、服飾圖案的范圍與類別 42
7 e. _7 t/ R0 ^6 B 第二節 服飾圖案的特性 43
, j5 S4 F' u; A 一、統一性 43
% J- Z4 j- I2 I) f" W8 |* _ 二、從屬性(工藝性) 44
( @+ P) |) Z! l 三、審美性 447 o5 h5 q; W9 ?
第三節 服飾圖案的風格 45
% e1 r+ N% w# Y! N( ~! x, P 一、風格的產生和形成 45" W" a$ i* R! _
二、我國圖案風格的演變 48
' w& x( X+ l' ^1 M+ p0 } 三、現代服飾風格的發展 57, l& D( q# C5 `' P2 [; F( P
第二章 服飾圖案的基本規律與形式法則 61
+ K3 j' _; [7 J, Z$ R9 | 第一節 基本規律 61; j/ `4 g) H5 H+ \
一、變化與統一的意義 61' `& |+ {- f4 P2 p( d% M
二、變化的作用與方法 62
$ ~$ R$ K' M: l) f% S( b- a9 q" v# l 三、統一的作用與種類 62
) F2 j7 ?- @' R2 l+ w 四、變化與統一的關系 63
% v* p" g5 w: q, G( Q A# ]# D 第二節 形式法則 63
8 Y, d8 _& q7 g 一、對稱與均衡 63: T+ D& r! R, |1 b E/ e
二、對比與調和 64
% d5 l9 G/ A2 s 三、比例與黃金分割 65, a% T, v1 \3 P$ H
四、節奏與律動 66
" Y, C& i/ E) Q2 g8 O 五、韻律與重復 67' }* B8 R% R6 S) Y9 _+ y& R
第三章 服飾圖案的構思 68
8 ]/ l; H# i$ G 第一節 構思的特點 68
0 _' G7 o/ r1 U8 T2 K0 f( f. _$ D 一、對客觀現實反映的深化 68
! p( o6 h! X, R# ]+ x+ x 二、對客觀現實反映的藝術化 69
4 t1 }* j3 R* F" A 第二節 構思的過程 71& g4 ~- [$ a Q1 B% y
第三節 構思的方法 72: q" d' U$ I- q4 {% P7 U& j
一、研究人的心理啟發構思 72
: P3 X0 t; K2 Z# e 二、研究裝飾素材的特點啟發構思 735 ^2 p7 |' _# f: n
三、研究微觀世界啟發構思 73: y- x( m0 [6 v# J
四、研究極光現象啟發構思 74
6 M6 W/ M+ r0 e2 S; Y/ w 五、研究傳統、民間藝術啟發構思 74" h. S( M6 u+ @- \
六、研究現代中、外藝術啟發構思 747 k4 e) T v; ]/ w" n+ f7 u; c, |
七、研究音樂、建筑藝術啟發構思 74
/ P; ~1 B# |) q' B第四章 服飾圖案的寫生 75
, F+ C5 w1 v3 g& }# p; {1 I 第一節 目的與要求 751 [6 O/ T' ?4 _3 l. f0 F8 s
一、寫生的目的 75
! d& w N$ f+ v$ @ 二、寫生的要求 75. z/ c' R, x, t [ D9 x! u
第二節 技法與步驟 76# N5 y4 n: g+ Q U: Q" U, _
一、寫生的技法 76
- g- Y2 h& o2 }( C 二、寫生的步驟 843 h- Y7 ?1 h5 O2 {0 x
第五章 自然形圖案的造型 87
6 G# |& W5 Q( r7 D. t" e( ~1 ` 第一節 造型的依據 87
( h- F- x- j! w; W. W: d 一、花卉的形態特征 87
0 J7 W/ @6 M0 i4 ~& ? 二、動物的形態特征 87
; j: {( e0 C' M" z) b: B 第二節 造型方法 88( ^1 e- p/ {3 ?
一、寫實手法 88: g0 F9 `9 b& L7 i0 Z$ D8 R
二、夸張手法 90
1 I" O) s) w! p }' m0 e 三、組合手法 94
7 T6 x9 M+ @2 @6 [& t* c 四、象征手法 102
) M$ s7 d5 @2 p, |" m4 |9 E$ ]第六章 自然形圖案的構成 105
7 S' E6 L6 q+ G' f5 } 第一節 獨立形構成 105
) ~. |7 ~ i- z6 f* F3 d 一、獨立形構成的分類 105
, g6 u8 R3 m" F; f b 二、獨立形構成的骨格 114% n; G+ x4 F2 U$ X3 d
三、獨立形的設計要點 114& a2 g* I$ N: T# T& h+ S
四、獨立形的特點及在服飾上的運用 114
9 Y0 G$ U) N) j% Y 第二節 連續形構成 114$ V7 {4 [3 X/ U7 I
一、二方連續 114* d3 |. L( ~8 D, g4 W9 G/ Q
二、四方連續 119: [" Q8 V' m/ ?2 V- B
三、邊緣連續 120
& T9 G @. T1 i# n' z) w6 Q第七章 幾何形平面構成 1244 g1 U- b; n s7 t3 G9 ?1 f) j/ p, {
第一節 幾何形構成的基本元素 124 [! K" J& _( E5 B6 U
一、點的性質與作用 124
2 |+ P( [9 O2 |' B 二、線的性質與作用 126+ I# `! Z; F4 b9 X' J
三、面的性質與組合 127' w' d \3 b7 \
四、基本形構成 129, H" d; h' ~. Y6 r& E
五、正與負基本形 129. q8 N, p( Q6 M
六、關系元素 129
* Z+ r* I$ z/ v3 t 七、骨格 1310 x' S7 o, ^' N
第二節 平面構成的形式 132
" @ B& g1 j! _0 D 一、重復構成形式 132
+ G+ _. m* O7 g: a; {0 g2 D 二、近似構成形式 135
7 d' K8 Q+ E v 三、漸變構成形式 137 j7 y* l p6 m$ @/ n1 v7 G
四、發射構成形式 140
& ]% ~0 h# \. a* W0 I" [/ s; Q 五、特異構成形式 1432 a3 h# e& v- u$ X
六、結集構成形式 145
; y7 p3 w M3 z 七、對比構成形式 147
. h. T- [( G4 m% h' O/ L# L* k7 Y( {. { 八、肌理構成形式 151! S0 R# n" B0 Z6 ^' ~
九、比例分割 153
- ?1 _8 O! f7 D$ H第八章 立體構成 162
' H+ d6 {! Z% D" R 第一節 立體構成的特征與材料 162+ L- y/ V& ~7 B- H: e8 [! K! ^
一、立體構成的形式與思維特征 162
. [0 E4 m# @; ]! G5 S2 F" F" K 二、立體構成的材料 163" x) l' @' x! E, C( ~$ C& Q/ h0 F8 ?
第二節 立體構成的結構與制作 163; H4 I' S6 N' v5 S
一、立體構成的基本結構與制作方法 163
Q! W- l4 Z* A4 Q9 _ 二、紙的立體造型 173
& V+ i1 j8 n0 a! ~4 z7 d F5 ~第九章 服飾圖案的表現技法 175# n) i7 w2 z9 Q( e. E3 _- s
一、點的表現技法 175
8 U$ k& P0 E! N& J 二、線的表現技法 1754 e; q. E2 }" r5 e/ Y! R6 \3 B" n
三、面的表現技法 1816 o8 Z- B5 _+ o2 V4 w" [
四、渲染和退暈的表現技法 181
) k6 O: g2 p" x2 V* B/ T 五、噴繪的表現技法 1824 Z/ K; A3 P: f) T' i
六、撇絲的表現技法 183/ k. g+ u' w/ W
七、枯筆的表現技法 183
7 c+ m8 m. \ Y 八、剪貼的表現技法 1857 m! Q; S9 \- J+ {" x
九、編織的表現技法 185
1 ]5 a( [3 o/ X. b7 P L 十、手工繪染的表現技法 185
/ d0 P: p* S. S4 z 十一、材料肌理效果綜合運用 185
, A: `* A* Q; |' u D 十二、計算機圖形、圖象處理 185
1 I( X6 T, V2 d& Q4 ^) Y( S第十章 服飾圖案的色彩 187; _0 ^) \1 D6 f' w! c
第一節 色彩的配合 187
( k5 |. Z, w9 q0 y% x) V' g: j: \ 一、以色相變化為基礎的色彩配合 187
0 ~' a! Q, F6 _8 D* l' e1 ` 二、以明度變化為基礎的色彩配合 188- r, V s! B. S! L6 |$ e
三、以純度變化為基礎的色彩配合 189
4 `9 ~5 ~; ^$ C% z3 P 第二節 色彩的特性 190& O+ z) [& {: h& }& W0 i
一、色彩的情感與象征 190
3 @ D3 D* z0 M- G 二、色彩的裝飾與諧調 191
/ G. W8 e; N/ l1 c5 O4 T! l 三、色彩的實用與價值 191* ]' }6 r; g7 b8 q3 y7 H' H+ G3 r
第十一章 服飾圖案的應用 193& O( g7 U* M- n
第一節 應用的原則 193+ r; `: w- i' F6 Q8 K. H, P$ ]
一、實用與美化 193
6 V( d" h0 r6 d; R: y7 k 二、經濟效益 194
+ h: @/ P6 a1 z6 m! e9 M( k/ n5 z 第二節 應用的方法 195
( `/ u9 y. W- d8 e5 ~: `$ ^$ X8 x 一、主題性設計 195
2 u1 S- k8 {. N, z 二、根據款式的特點進行裝飾 1955 D5 g7 m x% [5 l2 G
三、裝飾與實用功能的結合 196
9 r/ ? T3 c8 y% R5 ?" u 四、體現工藝特點和材料性能 197
4 K8 F# u: N1 E3 q8 a 第三節 圖案裝飾的部位 197* f( C# ?/ S/ O# [5 z# p+ m
附錄 205
# g/ b! l3 F' c& o) C! X* M9 b 一、蠟染簡介 205! V% j6 Q4 g! R5 r# R0 P/ K; j
二、扎染簡介 206! ]1 }% u$ W- O8 i+ i
三、手工繪染簡介 206% x" d: S! Z7 Y3 `' T6 T
四、刺繡簡介 207
: t& p' t* S) H5 u$ G6 N$ o v( Y 五、盤花鈕扣簡介 208
- G3 O0 [" j- H! Q# e6 u* E& H
0 ]1 \5 @4 j# j5 Z* Y# a% a
1 T" F( s, c- \5 C( Z3 u& `% g$ ?5 D8 O
|
|